台灣太陽能供應鏈原本有意在2013年共組模組廠來進行整合,有意參與業者包括一、二線太陽能電池廠及材料廠約5家,然後來由於美國對於兩岸太陽能廠啟動新雙反案,加上一線太陽能電池廠為因應太陽能市況,自行建置模組產線,由於變數增加,使得台系太陽能供應鏈結盟初步破局,但業界預期在新雙反判決後,台廠可能重啟整合。

全球太陽能產業在2011~2013年呈現劇烈波動局面,整合聲浪不斷,其實台廠在2013年中亦有數家電池廠及材料廠打算合資成立模組廠,原計畫該模組廠第一階段年產能達到 500MW,第二階段快速拉升到2GW,且一半產能在台灣、一半產能在海外,以避開未來可能發生的國際貿易戰,並希望在幾年內達到5GW產能目標,期為台灣模組在國際市場殺出血路。

太陽能業者透露,當初參與計畫的業者包括1家一線電池廠、3家二線電池廠,以及1家電池材料廠,其中4家電池廠產能加總約4GW,初期透過比例分配方式,供應該模組廠所需電池訂單,不僅可確保模組品質,亦讓台系太陽能供應鏈能有效跨足國際市場,進而與大陸太陽能垂直整合廠並駕齊驅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該太陽能整合案不單只有太陽能廠,主要牽線者還包括1家外資銀行,凸顯金融業界對於台灣太陽能產業高度重視,並為後續模組廠的銀行資金貸款留下伏筆。太陽能業者指出,2013年底受到美國新雙反案消息影響,使得該整合案被迫延宕,加上日本諸多太陽能廠擴大委外代工,亦讓台系一線電池廠2014年快速擴充模組產能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emi.org/ch/node/54636

回列表頁

線上諮詢